本报记者朱自奋
日前,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文中国昆虫记》吸引了不少读者的视线。这本书讲述了我们身边的昆虫的动人故事,包括求偶、婚礼、语言、建造家园、战争、猎食等趣闻,展示了这些小生命创造的生命奇迹。书中既有科普性质的知识说明,更有拟人化的故事、以及妙趣横生的点评,直把昆虫世界演绎得缤纷热闹,而又奇特亲切。而大量的富视觉冲击力的高清晰度的昆虫近照,更是直观地展现了昆虫的不为人所注意的千姿百态的美。日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书的作者,成都蝴蝶博物馆馆长赵力先生。
赵力告诉记者,为了写这本书,他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整理大量的图文资料,精心撰写文字,而书中丰富的照片则是从他多年来拍摄的几万张图片中精选出来。
说起与昆虫的结缘,赵力打开了话匣子。他从小就是不折不扣的昆虫迷,童年时每年暑假他都到四川雅安山区一位亲戚家去采集昆虫。大学时代,他每年夏天都自费去全国各蝴蝶产区的深山老林调查。1991年夏天,他骑车去四川省境内十余个山区县调查蝴蝶资源,行程500公里,考察论文获得了1993年大学生“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工作后,他走遍全国考察各种昆虫,记录了许多过去没人了解的昆虫秘密。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为了拍摄被各国专家誉为“梦幻之蝶”的世界著名珍稀蝶种金斑喙凤蝶,他在海南岛南部的最高峰尖峰岭顶上等候了七天,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近距离拍摄到了这一蝶种。他在成都办有个蝴蝶博物馆。这个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展出标本上万号的蝴蝶博物馆,被海外昆虫学术媒体称为“中国最大的蝴蝶博物馆。”
《图文中国昆虫记》问世后,人们很自然地把它与法布尔的《昆虫记》联系起来。赵力说,法布尔的《昆虫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奇趣的昆虫世界,然而,《昆虫记》描写的全是法国的昆虫,这些欧洲的昆虫种类在中国几乎都无法见到。而中国的昆虫世界的精彩远超过法国,仅蝴蝶的种类就两倍于欧洲的总和。但长期以来,中国的昆虫研究还很少进入大众的视线,一则研究的人少,再加上有些科普文章读来枯燥,更影响了大众对昆虫的兴趣。赵力决心改变这种现状,为此,他在写书时力求文字优美流畅,省去不必要的学术名词,使没有昆虫知识的人都能读下去。
“繁忙的现代生活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初看上去平凡、卑微的昆虫越来越远离我们的视野。”赵力感到,很多人不喜欢昆虫,是因为他们没能看到昆虫的美。于是,他钻研起微距摄影的技术。哪怕是一只看上去色彩十分普通的手指头大小的蛾子,在微距镜头下却能呈现出变幻的令人震惊的美感来。他曾将一只昆虫标本拍照后放大,它看上去不再是真实的生物,而像是用彩色玻璃、金属、毛皮、丝绢等材料制成的工艺品。一位画家朋友见了这张照片,疑惑地说,“不会吧……这是油画,不,是丙烯画。真够写实的……”
为了拍到精彩的昆虫真容,赵力练就了一手拍照技艺。在拍摄中,他总是避免使用俯视角度,而是采用平行镜头,尽量展示昆虫的“面容”和姿态。书中有好几幅照片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有一张照片,一只巨大的黑天牛威严地蹲在树叶中,在它面前,视线所及之处,一只细嫩的小蚂蚁也在抬头看着它,一大一小,一黑一红两只昆虫互相打量,让人忍俊不禁。
赵力喜欢写作。他喜欢以朋友的心态去看待这些昆虫,“在我看来,昆虫实在是很可爱的。其实只要脚步轻缓地靠近它们,保持静默去倾听与观察,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欣赏到昆虫之美,发现那些曾经被你忽略了的、身边无处不在的精灵们所创造的壮丽的微观世界。”
在这本书问世之际,赵力筹备的中国首家私立昆虫博物馆——“华西昆虫博物馆”被批准建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昆虫研究,赵力的昆虫梦还将不断延伸,眼下,他希望能拍摄一部关于昆虫的纪录片,还希望能有更好的饲养昆虫、研究昆虫的条件。“我会写一系列中国的昆虫记。”赵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