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
展馆简介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展示设施 返回首页
规章制度 / REGULATIONS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2022年度工作计划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1-18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2022年度工作计划

2022年我馆计划接待观众7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占一半以上,开展讲解、社会教育、讲座等科普活动300次。力争被中国科协评定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计划举办“昆虫数字藏品设计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特展”、“惊蛰节气从何而来”、“龙线虫疑云特展”、“全球气候变暖与昆虫”、“如虎添翼——与虎相关的蝴蝶”、“无敌的蚂蚁——红火蚁”等一系列影响广泛的科普展览与活动,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昆虫和野生动植物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这些展览应当紧扣时事热点,及时普及了各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生物知识。

利用馆内标本资源及展览优势,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激发兴趣的互动教育活动,创造博物馆品牌教育项目。可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欢乐大课堂的形式,将未成年人组织在一起,并以诗歌朗诵、表演、有奖问答等不同形式,将昆虫展览元素知识融入其中,寓教于乐,让 未成年人在参与中收获快乐、收获知识、健康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组织小型流动展览或宣讲人员进学校、入社区,开展配套主题宣传推介服务,努力创新教育传播方式,开拓教育活动。结合学校相关课程或实践课,深挖博物馆昆虫资源中相关文化元素,开发与学校相配套的辅助教育教学课件,注重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可以将展览内容、图片资料、相关文献资料,融入学校教学教育课件中,让学校充分利用博物馆,开展对未成年人素质教育。

 

举办的各种活动中,我馆将采用活动现场、博物馆网站、微博、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报刊等结合的宣教方式。在活动前即开始广泛宣传,并在后期进行总结性报道,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公众介绍相关展览、活动讯息,促进了博物馆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尽可能扩大影响范围,向公众宣传了以成都为代表的我省独特昆虫旅游资源,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例如,从2022年2月,我馆与四川卫视合作拍摄的介绍博物馆的宣传片计划在日客流量500万以上人次的成都地铁上滚动播出,每间隔约20多分钟播出一次。我馆活动紧扣时事热点,及时普及各种社会关注的热点生物知识。例如,与《封面新闻》合作的针对社会生物热点的线上直播科普活动,每场观众计划超过40万人次。与三七互娱游戏公司合作开发的,3D写实蚂蚁科普策略手游《小小蚁国》,计划全世界推广,力争海外下载量超过一千万次。与临时展览相关的主题讲座计划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播出。以昆虫资源为介,博物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与高等

院校合作开展共建互动,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基地。和高校联合举办“科教导游大赛”、“外语导游大赛”、“昆虫动漫设计大赛”等活动,给大学生提供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开展博物馆文化进校园活动,博物馆将馆内精品昆虫、本地昆虫文化、教育发展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创新,制作成既含展览、影像及纸质资料,又有配套讲解、专题讲座等的教育资源包,送入学校,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传播和引导,加强博物馆对外宣传。

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离不开对观众的调查与研究,更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与支持。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要切实考虑到不同公众群体的文化需求,通过公众最大限度地参与与认可,各取所需,更好为社会民生服务。加强对“目标观众群”的调查与研究,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社会公众泛指社会中的每个自然人,那些参观过博物馆的公众被称为博物馆观众,未到过博物馆的公众被称为博物馆“潜在的观众”。受观众年龄、职业、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总是对社会公众中的某一部分观众最为适合,这类公众被称为博物馆的“目标观众群”。

近年来,我馆观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未成年人、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人员、村镇居民等观众增幅明显。利用节假日到博物馆进行文化娱乐休闲,已经成为公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新形式迫切要求文博工作者,“以人为本”,加强对博物馆“目标观众群”的调查研究,根据公众反馈,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不仅要推出受观众欢迎的展览,还要针对不同公众开展相应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合作、对外宣传,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受众面和教育效果,增强博物馆影响力,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公众的朋友、精神的家园。未来三年,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将以观众调查为“媒”,以观众为“镜”,面向市区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生等不同类型公众,采取口头调查、座谈会、赴馆外调查等多种方式、多角度组织十余次大型观众调查。通过对“目标观众群”的调查研究,既与社会公众和受访单位拉近距离、密切联系,得到大量、客观的业务数据和信息,为博物馆“有的放矢”开发社会教育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