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馆积极开展文化科普工作。年度开放天数达321天,接待观众87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占一半以上,开展进学校及社区活动12次,开展临展和讲座等科普活动52次。我馆一贯将博物馆变课堂作为了博物馆的首要任务,着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注意加强面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科普工作力度。2021年举办了“飞行的色彩——世界蝴蝶艺术精品展”、“国家重点保护昆虫展”、“蝴蝶大聚集之谜——蝴蝶谷”、“夏日的交响乐团——蝉的故事”、“提灯夜游与舞火龙——匪夷所思的萤火虫”、“危险的来客——外来入侵昆虫”、“蜀水精灵——奇特的成都水生物”等一系列影响广泛的科普展览与活动,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昆虫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例如,我馆举办的“飞行的色彩——世界蝴蝶艺术精品展”于2021年2月-4月期间展出。展示了一批我馆近年来征集到的世界各国蝶翅艺术品中的精品,观众可以透过这些精美的自然艺术品,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野生动物和蝴蝶种类。5-6月我馆举办的“国家重点保护昆虫展”在馆内展出。展览内容以图片和标本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四川境内的国家保护昆虫种类,宣传四川昆虫科研与旅游资源。7-9月“夏日的交响乐团——蝉的故事”介绍了我国蝉类科普知识及蝉文化。该展览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宣传了生态文明,以及我省蝉旅游资源。针对媒体报道的我国蝴蝶大聚集成为热点,9月-10月我馆及时推出“蝴蝶大聚集之谜——蝴蝶谷”展览,重点介绍以我国各地蝴蝶大聚集景观为代表的世界各地蝴蝶谷,宣传我国蝴蝶旅游资源。由于6月我馆发现一条体长超5厘米的巨型萤火虫雌性成虫,引起广泛关注,仅红星新闻上的首篇报道点击率就超过两亿。10-11月,我馆推出“提灯夜游与舞火龙——匪夷所思的萤火虫”展览,满足公众对萤火虫知识的好奇,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9月,成都市发现的桃花水母引起社会关注,由此我馆10-11月推出“蜀水精灵——奇特的成都水生物”临展,重点介绍以桃花水母等奇特物种为代表的成都水体里的稀有动物种类,宣传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成就。10-11月,由于媒体报道了我市金堂县发现红火蚁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我馆推出了“危险的来客——外来入侵昆虫”特展,满足了公众对外来入侵昆虫知识的渴求,增强市民防范外来入侵昆虫的意识,防患于未然。这些展览大多紧扣时事热点,及时普及了各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生物知识,社会反应良好。
举办的各种活动中,我馆采用活动现场、博物馆网站、微博、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报刊等结合的宣教方式。在活动前即开始广泛宣传,并在后期进行总结性报道,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公众介绍相关展览、活动讯息,促进了博物馆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尽可能扩大影响范围,向公众宣传了我省独特的昆虫旅游资源,展示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成就。除现场观众外,和媒体合作的各种相关宣传与教育活动受众六千万人次以上。
经费方面,我馆年度科普经费投入478万元,主要用于各类活动开展、场馆维护、临时展览、藏品收集、藏品维护、展品制作及维护、科教产品开发等。开展的活动项目受到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其中央视科教频道的“地理中国”,财经频道“是真的吗”,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等栏目对我馆开展的科普项目拍摄了专题片6部,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湖南卫视的“童趣大冒险”和四川电视台等对我馆开展的科普项目拍摄了专题片5部,均多次播出,此外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也对我馆科普活动进行过报道。本年度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专题报道27次,海外及地方媒体报道数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