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
学术与科普
科普出版 科研动态 科普活动 博物馆视频 线上展览 返回首页
科研动态 / RESEARCH TRENDS
世界级珍稀蝶种宽尾凤蝶 消失百年后重现成都青城山(《华西都市报》20170508)
作者: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19-09-20

视频链接:http://www.iqiyi.com/w_19rtvypmt9.html


宽尾凤蝶。(受访者供图)


黑翅朱尾,间有白斑,尾突圆润流畅。晨间在山林之巅晒太阳,近午到沟渠之畔饮露水,天热则钻入树林纳凉……五月来临,一种“娇气”的蝴蝶开始进入观察季,而这种号称“中国蝶类象征”的蝴蝶,上一次在成都的采集记录,已是百余年前的事了。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原华西昆虫博物馆)经过调查,发现曾经于青城山地区记录过的世界级珍稀蝶种宽尾凤蝶,由于地震造成的生态环境改变,最近又重返了这一地区。这也是华希昆虫博物馆20多年来对四川省蝴蝶及昆虫资源研究的重要发现之一。


世界级蝶种 成都地区采集记录有上百年


时已入夏。5月7日上午,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一大早出发,前往青城前山赤城阁——有个一年一度的约会,等着他去赴约。


“它们其实很娇气。早上气温低的时候,一般都在山顶上飞,为了晒太阳。”上午10点过,赵力蹲在赤城阁旁边的河沟里,目光在河滩上逡巡,说话、行动都尽量轻柔。他在等待的约会对象,是一种世界级的珍稀蝴蝶——宽尾凤蝶。“每年的5月和8月,上午10点到11点左右,它们就会到河滩上来吸水。”过了这个时间,随着气温升高,“娇气”的宽尾凤蝶就会钻进密林,寻而不见。


据介绍,这种蝴蝶在成都地区的采集记录,还要追溯自1901年。自那之后,再没有采集记录可查,而宽尾凤蝶也一度被认为已经从成都地区消失。“根据我这几年的观察,青城山现存2种型,普通型和白斑型。”赵力说,两种类型里,白斑型更为少见,一般在天气炎热时才会出现。


冰河期物种 有别于全世界17000种蝴蝶


宽尾凤蝶是1889年由英国人在中国首次发现,后由美国蝴蝶专家Leech发表了这个种类,系我国特有的世界级珍稀蝴蝶种类。该属种类全世界只有两种,分别是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和1932年被发现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宽尾凤蝶。


由于是世界上17000多种蝴蝶中绝无仅有的有两条翅脉进入尾突的蝴蝶,大型华美而罕见的宽尾凤蝶,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中国蝶类的象征。而看似“娇弱”的它们,其实有着极其古老的历史——作为冰河时期的遗绝物种,这种蝴蝶在地球上,已经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在台湾,该属种类被列为濒临灭绝的一级保护动物,受到了类似大熊猫一样最高级别的保护,有多个专门的保护区,走私一只将被罚款30万台币(约1万美元)并处徒刑3年。“两种宽尾凤蝶相比较,台湾的体型较小,后翅红斑更发达。”赵力说,目前,世界上仅有这两种宽尾凤蝶。


消失百年后 “中国蝶类象征”震后重现


宽尾凤蝶一般出现在海拔700到1800米的山区,喜欢在向阳的崩塌地活动,并将卵产在属于崩塌地先驱树种的檫树上,因此已有台湾生物学家提出一个特殊的假设——1999年大地震所造成的山崩地区,由于适合檫树的生长,因此对于濒临绝种的宽尾凤蝶而言,说不定反倒是个绝佳的生命转折点。


“青城山近年宽尾凤蝶的再现,正好印证了这个假设。”赵力说,通过华希昆虫博物馆的调查,发现今年它们在青城山地区海拔800-1000米的地域内重新出现,前后山均有分布,并且发生两代,分别是5月初和8月初,“宽尾凤蝶的重返,估计是由于近年来成都地区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青城山区地震后山体变化所致。”


赵力认为,山体滑坡后,宽尾凤蝶幼虫的主要食物——某些木兰科寄主植物由于没有了原先高大树木的遮挡,在滑坡山体上更好地成长了起来,“这让宽尾凤蝶的繁殖有了很好的条件”。这和台湾1999年大地震后山崩地区宽尾凤蝶数量增加的观测结果不谋而合,证明了地震对于自然物种更替的影响。(记者杨雪)


知道一下


宽尾凤蝶:展翅宽120~140mm,下翅中央或有大块的白斑,并有宽大的尾状突起,尾突中具两条翅脉通过;后翅外缘具明显的红色弦月纹。由于具有特别宽大的尾状突起,同时因二支翅脉贯穿其间,是其它蝴蝶所没有的特征,因此举世闻名。最早在1889年,美国蝴蝶专家Leech发现了这个种类,他也是最早考察四川蝴蝶的科学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