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发现的里氏盘腹蛛活体
里氏盘腹蛛活体
尾部拖着一副“盾牌”,上面有人脸一样的图腾,去年11月,成都蒲江一只里氏盘腹蛛蹿红网络,不少网友还给他起名“蛛圆章” 。资料显示,这些蜘蛛一般生活在海拔两三百米的热带,然而,这并不是他们生活的极限。近日,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在青城山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发现了它们的行踪,这些喜欢暖和的蜘蛛如何挺过山上寒冬?
经过饲养、观察,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这得益于它们的挖洞技术,洞穴内温度即使在冬天也能保持在12℃左右,这让它们能够成功冬眠,来年开春再外出活动。随着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这些家伙也将亮相博物馆,和他们同台参展的,还有1.65亿年前的蜘蛛化石。
新高度
1000米海拔区域出现它的踪迹
像印章,也像磨盘,里氏盘腹蛛和它的蜘蛛族人相比,不会“上网”,也不似那般“身轻如燕”,但凭借腹部后面“盾牌”,俨然蜘蛛界的铠甲勇士。凭借丰富的“地道战”经验,它们在蜘蛛界独树一帜。据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介绍,里氏盘腹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螲蟷科(注:音同迭当)、盘腹蛛属种类,从形态体征上,是最符合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蜘蛛之一。
“这种蜘蛛最早是国外昆虫学家1901年在泰国北部发现的,国内首次发现则是在2000年。”赵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大家一般都认为这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蜘蛛一般都在海拔两三百米的区域活动,但在成都青城山海拔1000米的区域,也出现了它们的身影。
冬天积雪覆盖,开春照常出来活动,今年四五月这段时间,工作人员在山上陆续发现了6只。“这些发现是该物种在世界上最北的分布记录,也是该物种最高的海拔记录”。赵力分析说,理论上这种蜘蛛在低于13℃的环境下难以存活,能够挺过寒冬,它们自有生存之道,这些蜘蛛擅长打洞,都是垂直向下开掘,挖出的洞跟竖井一样,深度可达20多厘米。洞内良好的保温系统,让他们整个冬天都躺在里面,舒舒服服度过“寒假”。
新发现
川西地区或是其主要分布区域
不像“蜘蛛侠”一样飞檐走壁,也不是织网猎捕的“盘丝大仙”,里氏盘腹蛛杀敌就靠“守株待兔”,送到洞中来,它才会拿下“人头”。赵力通过观察发现,这些蜘蛛生活在比较潮湿、有苔藓的区域,但土壤一定是砂质土壤,并且在陡坡上,这样可以保证不积水,同时顺利向下开挖。在洞中,它们也会喷出一些细丝,和树叶碎屑糅在一起,布上一道伪装。
等到有动物误入洞中,那就是里氏盘腹蛛大餐一顿的日子了,不过,由于不怎么活动,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不大,一只蟋蟀可以满足它们一周的食量。
如果遇到天敌强攻怎么办?这个时候它们尾部的盾牌就要发挥作用了,这些直径能够达到1.5厘米的盾牌,可以像窨井盖一样搪塞在洞口,这些角质状的盖子就像二战中的虎式坦克一样,可以承受炮火攻击。即使一些蚂蚁能够从潜入洞中,但这些虾兵蟹将又不是它的对手。
据赵力介绍,根据文献记载,里氏盘腹蛛非常珍稀,据学术刊物《动物学杂志》报道,过去我国只发现过六只。这次发现则表明,这些蜘蛛在成都的数量不像之前那么少,川西地区很有可能就是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新看点
展出1.65亿年前
“史前蜘蛛”
有幸和恐龙同一个时代生活,躲过浩劫繁衍至今,蜘蛛的进化无疑是成功的。但恐龙时代的蜘蛛长什么样?赵力还将在国内首次展出我国发现的蜘蛛化石,其中一枚就是上个月他从内蒙古收回的蜘蛛化石。“我们可以暂时把它们叫做侏罗纪漏斗蛛。”赵力解释,蜘蛛身体柔软,在形成化石之前就会腐烂,因此蜘蛛化石存世量很少。
然而,1.65亿年前的内蒙古拥有大量湖泊,周边存在活火山,火山喷发后,高热量的火山灰裹挟着蜘蛛,让他们迅速碳化,沉降在湖泊之中,形成了一些细腻的沉积。“这种蜘蛛与现代蜘蛛体型类似。”赵力介绍,蜘蛛看似结构简单,生存上亿年而无需改变,他们的进化还是很成功的。
此外,他还表示,今年的世界博物馆日主题就是“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展出蜘蛛也是希望改变大家对它的印象。“很多人认为蜘蛛有毒、可怕”。但它们捕食害虫,算是一种有益的动物,全世界被记录的蜘蛛已经有42055种之多,我国也记录了3000多种。如此大量的蜘蛛当中,其毒性可能危害到我们生命的只有二三十种而已。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图由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