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
学术与科普
科普出版 科研动态 科普活动 博物馆视频 线上展览 返回首页
科研动态 / RESEARCH TRENDS
成都天热让“神蝶”疯长(《华西都市报》20160822)
作者: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19-09-19


箩纹蛾,世界稀少的大型蛾类,花纹漂亮神秘。日前,一只箩纹蛾在青城山脚下出现,被华希昆虫博物馆工作人员捡到。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工作人员惊异地发现,箩纹蛾的幼虫孵化5天完成,一周就长到4厘米,而存活率也达到了惊人的95%。8月21日,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箩纹蛾的疯长,可能与长时间炎热的气温有关,不过其数量较少,不会对种群变化和植被造成太大影响。


神蝶现身 发现生长速度快了两周


赵力告诉记者,上周一,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工作人员上班途中路过青城山脚时,看见了一只“大蛾子”。“双翅展开可能有15厘米长,身上有像箩筐一样的花纹,前翅还有一个圆形的斑纹”。经过初步鉴定,这只“大蛾子”是青球箩纹蛾,雌性。这个物种数量很少,多出现于热带地区,馆内也就十多只,在成都一年就偶尔遇得见一两只。因此,他们将它带回博物馆作进一步观察。

连续几天,这只箩纹蛾产了100多枚卵,工作人员提取了其中40个进行观察,结果让赵力大吃一惊。“一般情况下,箩纹蛾从卵到孵化成幼虫,需要23—39天,可是这些虫卵,5天就孵化成熟了,快了近8倍。此外,根据以往记载,箩纹蛾的虫卵存活率为80%,而这批虫卵的存活率竟高达95%。”赵力说。

经过一星期的观察,工作人员还发现这些虫的生长速度出奇的快,“刚出生时身长七八毫米,48小时后就已有2厘米,五六天后就有三四厘米,一周就可以到4厘米,一般情况下,幼虫要长到4厘米至少需要三周。”赵力说。


为啥疯长? 或被成都天气“热疯”了


赵力说,箩纹蛾生长的异常并不是偶然。博物馆里,来自大洋洲的竹节虫等不少昆虫,也出现了发育停止的现象。他分析认为,这些昆虫的异常很可能和成都炎热的天气有关。

赵力说,根据科学记载,低温会降低蛾类的新陈代谢,从而生长变慢,反之,高温就会加快机体发育,成熟时间就会随之缩短。今年,成都从6月就开始持续高温,最近几天更是连日达到30多摄氏度,由此可以推断,长时间的高温很可能加快了箩纹蛾的生长发育,“但是速度如此之快,也是未曾料想”。

有人认为,箩纹蛾的“疯长”是由多方面客观因素导致,比如食物变化等。对此,赵力表示,在对箩纹蛾进行观察时,工作人员喂的它平时吃的食物,所以应该不是食物原因,但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有啥影响? 稀少种群不会造成大暴发


据了解,箩纹蛾的食物主要以女贞树和桂花树的树木为主。那么,生长的加快会不会影响种群,青城山的植被是否会受到影响?赵力表示,幼虫的快速生长的确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最近,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成都周边雀纹天蛾等不少蛾类数量猛增,对生态的确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大。“比如青城山是自然林,即使是某种蛾类数量猛增,对某棵树会造成影响,但因为植被多是杂生,这种影响也不会扩散,因此不必担心。”

他还表示,对箩纹蛾幼虫还在持续观察,这种种类十分稀少,生长加快并不意味着会造成数量的大暴发,目前来看,植被不会受到影响。


箩纹蛾名片


箩纹蛾,全世界已知仅10余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南部地区和东部热带地区。箩纹蛾翅色浓厚,有许多箩筐条纹和波状纹。中国已经记载箩纹蛾科7种,翅面有拟眼纹和波浪状的蛇皮纹,前翅各有一枚球状斑,内有黑色斑点2-4枚,后翅为细波浪状纹,形态像箩筐,加上球状的眼纹为命名的由来。

台湾地区传说,每年农历3月3日,阿里山森林的受镇宫有许多神蝶飞到庙里,附着在神像身上样子像佩饰,阿里山神蝶之名得以流传。这种蛾在台湾多处山区可见,夜行性,以4-6月为高峰期。成都地区成虫7-8月出现。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天宇

图片由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提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