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至少30个,早上五点就被痒醒。”
“小腿已经肿成大腿。”
“腿上都是红疙瘩,自己看着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一种比蚊子小很多、攻击力却远大于蚊子的小飞虫——蠓,今年的活跃期又到了!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近期,不少网友反映自己去趟公园就被咬了一腿的包。虽然不是“蚊子包”,但是包更大、更多、更集中,而且比蚊子咬得要痒多了。
6月14日,上海青浦区中医医院虫咬皮炎、夏季皮炎患者就诊。“绿色青浦”图
“蠓是人类已知最小的吸血虫。被蠓叮咬处常出现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6月27日,四川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蠓在不同地区的活跃月份存在差异。比如广东,5、6月份这种虫子最活跃;而在四川,拉蠓3月就有活动,7-10月中旬都是高峰;东北地区一般在4-10月均有发生,以7-8月较多;而在海南,则终年可发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鲁莎6月27日也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昆虫叮咬的发生,往往与季节、地区等因素密切相关。以广东广州为例,自雨季到来之后,皮肤科因昆虫咬伤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就出现了明显上升,一般在树丛、竹林、杂草、湖边等地停留易发生。
“被咬后,可用硫磺皂、肥皂水或炉甘石洗剂外涂等方式进行止痒,或外涂含樟脑和薄荷脑的制剂缓解瘙痒。由蠓叮咬造成的皮肤损伤一般比较局限,不会在全身范围内扩散,大家不必过于紧张。”鲁莎医生告诉记者。
由于蠓的成虫多栖息于树丛、竹林、杂草、洞穴等避风避光处,并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升高,活动范围进一步加大。因此,赵力建议,近期前往上述地区,可提前使用驱蚊剂并尽量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以减少皮肤暴露面积;此外,避免穿着深色或带有强烈香味的衣物,防止蠓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