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
新闻报道
中文资讯 外语新闻 返回首页
中文资讯 / CHINESE NEWS
赵力:用镜头和笔记录下我国昆虫世界的“秘密”(《科技日报》20210312)
作者:李迪 陈科 发布时间: 2021-03-12

赵力:用镜头和笔记录下我国昆虫世界的“秘密”

2021-03-12 16:20:5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迪 陈科

去年12月28日,被学术界誉为“中国蝴蝶王子”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通过社交网络发布称,去年12月初在崇州采集到的珍稀蛾类标本——喜马拉雅透明大蚕蛾,已制作完毕。这也是中国首次发现这种珍稀蛾类。
在此之前,赵力曾为了拍摄世界著名蝶种“梦幻之蝶”——金斑喙凤蝶,在海南岛南部的最高峰──尖峰岭顶上等候了7天,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近距离拍摄到了这一蝶种。目前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内展出的60%以上的蝴蝶标本都是赵力亲手采集、制成。
作为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球鳞翅目(蝴蝶与蛾类)调查计划中国区首席、国内高级生物和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师,赵力是从什么时候踏入了昆虫的“世界”,并在其中无法自拔?3月12日,科技日报记者对赵力进行了专访。
自幼拾起打开昆虫世界的“钥匙”
在儿时,每个人对昆虫都有着天然的兴趣,但将这份兴趣延续至今,变成现实中每天接触的事物,恐怕没有几人。而赵力正是这些寥寥无几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小学时,赵力的父母不但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为他购买昆虫科普读物,每到暑假还让其到四川省雅安山区的亲戚家去采集昆虫。“一住就是两个月,房子背后有山,徒步1公里就能进山,我常自制捕虫网上山抓蝴蝶,回家以后父母会帮我找来纸盒子将蝴蝶装存起来。”回忆起最初与蝴蝶的“心灵邂逅”,赵力对此印象深刻,他说记忆的起源也许来自于父母主动倾听他的内心世界。
在他所著《图文中国昆虫记》的自序中提到:我幼时对昆虫的兴趣,得到了父母极大的包容和支持。父亲曾经说:“他喜欢昆虫,就让他玩吧。”后来,图书馆里的一本《少年昆虫学家》,真正开启了赵力的“标本世界”。他根据书中清晰的标本采集方法、制作步骤,开始沉浸其中。
初中时期,赵力对昆虫的热爱被生物老师偶然发现。在其指导下,赵力开始接触植物,并在初二第一次参加生物竞赛。经年累月,赵力依旧能在脑海中不差一字的回忆出赛事名称。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5万名中学生参加,我仅获得第二名。因为作为考题的100种植物,我只认识了99种,唯一不认识的一种植物,是一个拳头大小的西瓜。以前从没到田里面去看过西瓜,只知道吃过的西瓜都是大的。”赵力风趣地说。
为了准备这次竞赛,赵力每日课下跟随生物老师到处认识植物,老师每指认一种植物,赵力就将其工整地夹在笔记本上,做成标本,半年时间里认识了800多种成都地区的植物。
“昆虫和植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那时的积累为我后来研究昆虫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赵力说。直到现在,无论在成都市区还是野外,赵力都能对植物一见如故,呼之欲出其名。
正是与植物、昆虫的奇妙缘分,年轻时的赵力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奥妙,不断激发了他对野外探险的冲动力。在机缘巧合下,赵力认识了原成都生物所所长赵尔宓,并常随其团队一起去野外考察两栖爬行动物,亲手逮过四川最大的蛇“王锦蛇”。
随着中学生物老师对学生课外兴趣的支持,加上四川省动物学会和中科院赵尔宓院士等专家们的指导,赵力很快在一系列省、市生物学竞赛中获得了成功,到高中毕业时,因为这一特长,在四川省动物学会等多方推荐下被教委保送进入了大学。
从未停止的“冒险之心”
那时,赵力的野外探险生涯渐渐地敞开大门。每年夏天,赵力都自费前往全国各蝴蝶产区调查。为了了解到珍稀的蝶种,他往往深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去。在那个年代,住农家、啃干粮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有时为了节省路费,我就骑自行车。1991年夏天,我曾经骑车调查了四川境内10余个山区县的蝴蝶资源,行程达500公里。但后来的回报才是最让我难忘的,我以这次考察结果为基础写出了一篇论文。”赵力回忆,正是这篇关于“大邑县西岭雪山蝶类野外考察报告”的论文,填补了中国西部蝴蝶研究领域的空白,这篇论文在1993年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一等奖”。
回到这次500公里的野外骑行中,赵力在川西走走停停了半个月,住在农家、寺庙、沿途大石板上。“在崇州九龙沟有个寺庙,我当时住在这所寺庙里,和香客、居士住在一起,寺庙每天只收一块钱,包括住宿和伙食在内。”他说。
野外探索,难免会走入一些无人踏足的小路。7月份的贡嘎山,天气变幻莫测。赵力到了贡嘎山磨西镇,天突降小雨,为了到达镇上休憩,赵力徒步朝里走。当天的环境和天气一样不太如意,赵力只记得周围能听见轰隆隆的响声,抬头一看,不远处的山上有很多形状不一的石头,顺着山坡朝他滚来。
要知道,在野外总会有惊险出现,生死命由天。石头滚下来那一瞬间赵力在本能反应下迅速蹲下。蹲下后,“砰!”的一声,惊魂未定的赵力才察觉躲过了此劫。不过,离赵力不远处的一棵树被刚才滚下的石头拦腰打断。也许正是大自然的馈赠,让一个深爱大自然的人能“多劫再逃”。
工作以后,赵力将过去采集的一万多号昆虫标本捐出,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被海外同行称为“中国最大的蝴蝶博物馆”的成都蝴蝶博物馆,开始系统考察以蝴蝶为主的我国各种昆虫。
30多年来,赵力走遍了东到浙江,西至西藏北部,北起大兴安岭,南抵海南岛的中国各个盛产昆虫的地区,用镜头和笔记录下了我国昆虫世界的“秘密”。为了拍摄被各国专家誉为“梦幻之蝶”的世界著名珍稀蝶种——金斑喙凤蝶,赵力在海南岛南部的最高峰──尖峰岭顶上整整等候了7天,终于近距离拍摄到这一蝶种。
还有一次,经过近一月的跋涉,从汽车、拖拉机一直换到牧民的马匹,赵力到达了藏北的草原,在积雪初消的山坡上,那些刚刚羽化的,被誉为“高原精灵”的高原蝴蝶们翩翩起舞的仪态,让他忘却了所有疲劳……
微距镜头下的昆虫世界应该让更多人看见
你还记得法布尔那部不朽的《昆虫记》中多姿多彩的昆虫王国,一只只可爱的小昆虫吗?干泥蜂、萤火虫、蟋蟀……一股昆虫热曾在我国大地悄然涌动起来。无数曾经对昆虫感觉陌生的人们,开始喜欢上了这些千万年陪伴于我们身边的小精灵。
多年来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文学的恩赐”让赵力开始萌生另一种想法——像法布尔一样给读者带来“带着最新昆虫知识与本土文化韵味”的文章。因此,由赵力所著、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昆虫记——《图文中国昆虫记》诞生于世,文中精美绝伦的图片,妙趣横生的故事及点评,吸引了不少读者的视线。
通过读者们反馈的信息,赵力发现许多人过去不喜欢昆虫的原因,恐怕仅是几千年来他们一直无法窥其尊容罢了。因此,赵力开始注意上了微距摄影。
蜻蜓闪烁着晶莹光泽的复眼、毛毛虫身体上夸张的图案、蝴蝶扑向花朵那一刻的姿态、蜂类滑稽可笑的动作……这一切可不是电影大师们为我们营造的梦境,它们是微距镜头下真实存在的昆虫世界。
“微距摄影陡然拉近了昆虫与我的距离,把我的眼睛带到了一个从未进入过的微观世界。在微距镜头下,我能惊异地看到昆虫世界那些不可思议的,神奇的,甚至是壮丽的美。”赵力说,这些美应该让更多人看见。被众多国外媒体称为“亚洲最大昆虫博物馆”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于2011年6月1日,在四川青城山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据介绍,该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我国各地的蝴蝶、昆虫标本。其中蝴蝶占我国已知种类的95%以上,是国际学术界公认全球收藏中国蝴蝶种类最齐全的博物馆;许多昆虫新发现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其中世界最长昆虫新物种——中国巨竹节虫和世界最大水生昆虫等,甚至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与亚洲大多数昆虫博物馆只重视展示不同,该博物馆与多家国际顶级权威昆虫学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拥有雄厚的科研科普基础。
因此,将博物馆变“课堂”一直是赵力面对未来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他被邀拍摄了数十部昆虫纪录片,根据谷歌网络统计,总点击率甚至是中国题材昆虫纪录片世界最高,海外点击率超过3亿次。目前,他正在加大青少年的文化科普工作力度,但偌大的一个博物馆仅仅只能展出3%的藏品,大量极具展出价值的藏品只能保存在库房。
“我们现在正在其它地区争取建设新的展馆,将更多藏品免费向观众展示,希望尽可能地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来展示昆虫,将大家带入它们的世界。让人们有机会欣赏到自然界微观之美,探索到生命本质。”赵力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