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玉带凤蝶远远地望见一只雌性同类在花间翩跹回旋,顿时大喜过望,他迎了上去,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纵使不能成为佳偶,调调情总是可以的吧……
一旁观察的赵力笑了,他知道,这将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雄蝶慢慢靠近雌蝶,9厘米,7厘米,5厘米,突然,他调头就撤,扇动的翅膀似乎透出几分狼狈和尴尬,雌蝶则迷惑地打量着这个来去匆匆的过客。
果然不出所料,赵力哈哈大笑起来,像是刚欣赏完一出绝妙的舞台剧。他早就看清楚了,雌的那只,不是玉带凤蝶,而是极为近似的红纹凤蝶。
玉带凤蝶是成都地区生长的蝴蝶,而红纹凤蝶却是近两年随着从云南引入的马兜铃科花卉植物刚在成都安家落户的新种类。玉带凤蝶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凡长成自己这样的必是同类,应该毫不犹豫地去追逐,却不知道多了红纹凤蝶这个新移民。
多数蝴蝶对于远距离的目标,主要靠视觉判断,所以这只雄蝶会看走眼。当他兴致勃勃地靠近时,嗅觉发挥了作用,才发现这位漂亮的女士不是意中人。
昆虫学家赵力从1995年起开始记录成都地区蝴蝶种群的变化。随着近年城市绿化的增多,成都地区的蝴蝶种类从90余种增加到了130余种。在赵力看来,这样的记录意义重大。
从19世纪中叶起,英国发动中小学生对境内的蝴蝶种群变化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记录,伦敦地区做得尤为细致,至今已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记录。通过记录人们发现,伦敦蝴蝶的兴衰与伦敦环境的变化密切相连。一种灰蝶科的蝴蝶,工业化以前在伦敦很常见,随着工业化进程造成的环境污染,一些植物逐渐消亡,包括蝴蝶赖以生存的植物,于是在长达几十年的记录中,这种蝴蝶消失了。后来,伦敦开展环境治理,生态得到恢复,许多植物重新生长,这种蝴蝶又重新出现了。
赵力解释说,蝴蝶和蚂蚁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自然保护的指标动物,它们分布广泛,容易观察,对分析的仪器要求较低,费用也相对较少。
环境监测所关注的蝴蝶生物指标包括:斑纹的变化、个体的大小、出现的时间、数量和区域等。国外一些大型木材公司、石油公司、矿产公司等被认为是破坏环境的机构,往往特别重视对蝴蝶和蚂蚁的监测,希望以此作为自己开采区域内环境尚可的论据。
从生物学上说,蝴蝶属于鳞翅目的蝶亚目,鳞翅目的另一个亚目是蛾。蝶亚目下又分为17个科,如著名的凤蝶科、闪蝶科、斑蝶科、粉蝶科等,目前世界上共发现蝴蝶1.7万种。中国已发现的蝴蝶有12科、1400余种。这是赵力提供的数据。
赵力现在是成都蝴蝶博物馆馆长,该馆被国际学术刊物评价为“中国最大的蝴蝶博物馆”。虽然只有33岁,赵力却已是国际知名的昆虫学家、蝴蝶专家,他的“头衔”还包括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球鳞翅目调查计划中国区首席专家,WWF(世界自然基金会)、CI(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对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研究课题特邀专家组成员等。
在阅蝶无数的赵力眼里,最漂亮的蝴蝶是巴西的“国蝶”翠蓝闪蝶和产于中国的金裳凤蝶。翠蓝闪蝶通体泛着迷幻般的蓝色,随光线照射角度的不同而变幻万千;金裳凤蝶则有着和黄金一样的闪耀质感。
赵力曾与台湾博物馆合作,主持编写了大型图鉴《中国鳞翅目―――中国蝴蝶》,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蝶类,是目前世界上收录中国蝴蝶种类最全的专著,蝴蝶照片多达万余幅。他十多年间走遍大半个中国,收集蝴蝶标本十万余只,占中国已知蝴蝶种数的97%。
记者请他推荐中国看蝶的最佳地区,他一口气列举出贡嘎山、阿坝、峨眉山、青城山、高黎贡山、西双版纳、武夷山、鼎湖山和尖峰岭等。
正是在海南的尖峰岭,从小痴迷蝴蝶的赵力经历了他一生中的巅峰体验。
1999年8月,赵力远赴海南,寻觅金斑喙凤蝶。这是世界上最珍稀的蝶种,标本极其昂贵,是中国惟一属于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1922年,英国人首次在广东连平县发现这种蝴蝶,此后它就失去了芳踪,直到60多年后才再次在福建、广东、海南的个别原始山地被人见到。
除了存世的20只标本外,人们对金斑喙凤蝶在野外的生存状况几乎一无所知。赵力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近距离拍摄到这种“梦幻之蝶”。
在山顶苦守4天后,墨绿色的精灵终于出现了,它后翅上金斑的反光在赵力眼前晃动着,经过多次试探,谨慎地落定在一丛蕨类植物上。蝴蝶的听觉非常迟钝,对赵力悄悄地接近并无察觉。仔细观察后,赵力竭力抑制住兴奋发颤的双手,一口气拍光了一卷胶卷,接着又换上一卷……
赵力有一种迫切的愿望,要把他在野外观察到的那种“天地有大美而存于微观”的体验、那种不同生命之间的沟通与欣赏,统统传递给中国的公众。在他看来,中国公众太缺乏这方面的体验了。
中国古代文人关于蝴蝶的诗词并不少,李商隐的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千古传诵,却几乎没有中国人对这种美丽的昆虫进行过细致的观察、记录和研究。在欧洲,500多年前就有描述蝴蝶的著作出版,正式的研究可追溯到1758年,生物学家林奈创立蝶类分类系统时。
赵力收藏有昭和八年(1933)日本出版的《原色千种昆虫图谱》,里面对日本本土的昆虫作了全面的介绍。据他所知,这样的书现在日本还在出,读者众多。台湾的朋友给他带来《认识台湾的昆虫》系列丛书,共有20多本,非常精美。让他叹服的是一本《台湾蝴蝶宝鉴》,“你看看,这还只是宜兰县这么一个小地区自然资源系列丛书中的一种,乡土生态教育做得多么到位!”
他随手在藏书中又翻出一本《台湾蝶类图说之三―――金门马祖蝴蝶》和一本以色列的蝴蝶科普图录。“我们就缺乏这种乡土型的教材!”赵力感叹道。
目前,赵力正致力于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入手,部分地弥补这种缺憾。去年,他出版了一本介绍中国昆虫的科普著作―――《图文中国昆虫记》,该书被评为“2004年度十大绿色读物”。
赵力的雄心是,做中国本土的法布尔,写作和推广中国本土的《昆虫记》。
乡土生态教育的缺失导致公众当中相关知识的贫乏。赵力举例,很多地方的媒体都报道过本地发现原产于南美的蜂鸟,他一看照片,简直是张冠李戴,是一种常见的透翅天蛾,翅膀高速扇动时形态和蜂鸟有几分相似。某地发现一只尾部长“翅膀”的蜻蜓,一位专家言之凿凿,称这是由于环境恶化导致的突变,赵力看了照片,判断出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蜻蜓,雄性的尾部有一对装饰性突起。还有一次,成都一市民发现了一只竹节虫,于是有专家出来说,成都地区以前尚未发现过竹节虫,如何如何……“可是,我自己养竹节虫都养了好几年了。”赵力笑道。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枯叶蝶。这种蝴蝶属于蛱蝶科,在公众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珍稀蝶种。赵力指出,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物种,整个长江以南都有分布。“虽然它的拟态闻名遐迩,却并不算稀有”。
真正珍贵的蝴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属于一类保护的是金斑喙凤蝶,属于二类保护的有四种:中华虎凤蝶、二尾褐凤蝶、三尾褐凤蝶、阿波罗绢蝶。
赵力认为,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存在着失衡现象。在一次高规格的生态保护会议上,国家林业局的一位官员告诉赵力,我国野生动物保护资金集中在一些大型动物上,如40%的资金用在了大熊猫之类的个别动物的保护上,这种分配并不太合理。
一些地区的保护条例的制定也大有问题,某些专家主张制定垄断性的保护条例。赵力认为这种主张的出发点往往不是物种保护,而是科研上的垄断。“就好比外国学者、外省学者要来研究我这儿的这种蝴蝶,对不起,必须和我合作,因为我享有物种的独占权。”
蝴蝶研究中存在的科研腐败行为也让赵力十分忧心。一位国内的权威学者,翻拍了国外专著上的一幅蝴蝶照片,经过改色,活生生创造出一个“新种”,再利用自己的影响把这种根本就不存在的蝴蝶列入某些保护名录,以此来反证自己发现新种的功绩。此事被外国学者揭穿后,国内专业学界几乎人人皆知,公众却鲜有了解。
另一些人,力促有关部门对更多的蝴蝶进行保护,其实是为了垄断相关的经济利益。目前出台的一些保护条例,将一些非常普通的蝴蝶列入了保护名录,甚至将枯叶蝶也列为稀有物种。在赵力这样的专家看来,这么做既可笑又可恨,可笑在于完全不顾物种常识,可恨在于本来不必加以限制的很多蝴蝶标本采集、经营活动,现在必须向莫名其妙的“管理者”缴纳费用。
赵力拿出一本由权威部门出版的珍稀昆虫图鉴,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幅鹤顶粉蝶的图片说:“你看,这种中国南方最普遍的蝴蝶,竟然被作为中国珍稀蝶种。惟一的解释是这种蝴蝶很好看,可以做成工艺品,具有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