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虫振翅作秋声 “秋日鸣虫探秘”展览开启
锦绣天府·安逸四川 封面新闻 2025-10-01 09:34 10.6万次阅读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和螽斯,虽生息于田园郊野,但几千年来那瑟瑟虫音却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流传至今的《诗经》名句,既揭示了古人对昆虫细致入微地观察,也反映了昆虫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如今,来到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中,就可以看到《诗经》中书写的蟋蟀和螽斯。国庆长假期间,“秋日鸣虫探秘”展览于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开放。据介绍,展览中展出了中国最大的蝈蝈巨拟叶螽,以及形形色色的秋日鸣虫。
展览现场 “据2025年最新数据,全世界已知的螽斯总科昆虫共有6科、1525属、8432种及亚种。”四川昆虫学家、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介绍道,关于中国的螽斯种类,明确记载有200多种,但实际估计可能超过500种,甚至有专家估计超过600种。全世界蟋蟀总科已知6科715属5669种。蟋蟀总科下包含多个科,其中人们常说的“蟋蟀”多指蟋蟀科。“中国已记载的蟋蟀科物种有14亚科64属209种及亚种。中国,特别是四川和云南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是许多螽斯和蟋蟀的重要分布地。”
展出的形形色色的螽斯 走进展览中,观众能看到中国最大的螽斯巨拟叶螽。据悉,这种螽斯体型硕大粗壮,雄虫头顶到翅尖的距离约为12厘米,雌虫更大,可达14厘米,其翅展最大可达25厘米。巨拟叶螽通体翠绿色,翅膀上有类似叶脉的纹路和一个眼斑,拟态树叶的能力非常强。“虽然巨大,但这是一种温顺的大型素食性螽斯,主要以桑科植物(如榕树、无花果)的叶子为食。”赵力说道,它们善于飞行,一次可以飞出上百米,但后腿短,不善跳跃。雄虫夜间会发出异常响亮、动听的鸣叫声,声音宛如鸟鸣,音量甚至能超过一般的蝉。它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热带雨林地区,通常栖息在较高的树冠层。
中国最大的螽斯——巨拟叶螽 此外,中国最大的蟋蟀花生大蟋也亮相展览中,正式资料记载它最大体长4.5厘米,网络传说有5厘米以上个体,一直没有实证。“华希昆虫博物馆这次展出的在云南发现的个体,长达5.5厘米,加上翅膀长度超过6厘米,为世界上已知最大该物种标本。”赵力表示,花生大蟋分布于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在东南亚也有分布。这种蟋蟀身体强壮,通体呈赤褐色或黄褐色,额面有一个明显的浅黄色斑纹,这是其显著特征之一。雄虫的两颗大门牙(上颚)特别发达,鸣叫声响亮,频率易于辨认。 金秋十月,国庆连中秋双节开启,如果对这些鸣虫有着好奇心,不妨来到“秋日鸣虫探秘”展览中,邂逅秋日里的瑟瑟虫音。